移動端


政策解讀→《河南省推進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

2024-06-15 08:33:46來源:河南省商務廳 閱讀量:73 評論

分享: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商務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河南省推進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
 
  一、起草過程
 
  2月份,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fā)《關于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的通知》(商流通發(fā)〔2024〕18號)后,結合河南實際,在對行業(yè)發(fā)展情況調研的基礎上,召開相關部門、協會、企業(yè)座談會,研究起草了推進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初稿,并征求相關部門意見。4月份,再次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對方案修改完善,經省政府同意,聯合9部門印發(fā)《方案》。
 
  二、主要內容
 
  方案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全面貫徹國務院行動方案和省政府實施方案,落實商務部等9部門關于健全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相關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到2027年,力爭每個縣(區(qū))改造提升或建成投運1個以上綠色分揀中心,建設一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典型市(縣),培育一批回收龍頭企業(yè),推廣一批典型經驗模式,全省廢舊家電家具回收量比2023年增長30%以上等具體目標。
 
  第二部分為重點任務。以完善回收網絡規(guī)劃布局、培育多元化回收主體、探索創(chuàng)新回收模式、做好廢舊家電家具規(guī)范化處理和二手流通為重點,著重在于推動構建廢舊家電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切實提升城鄉(xiāng)居民交舊換新的便利性,打通回收“靜脈循環(huán)”堵點難點。一是完善回收網絡規(guī)劃布局。合理規(guī)劃回收網絡,科學布局“社區(qū)回收點、街道中轉站、縣(區(qū))分揀中心”全鏈條回收體系。結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將社區(qū)回收網點納入微信小程序“便民生活圈地圖”,突出交售便利性。暢通公共機構回收渠道,充分發(fā)揮“公物倉”作用。二是培育多元化、規(guī)模化回收主體。引導家電生產企業(yè)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家電家具生產企業(yè)使用便于回收處理的技術工藝和易于回收利用的環(huán)保材料。鼓勵商超賣場、電商平臺等流通企業(yè)加強產銷對接,發(fā)揮渠道優(yōu)勢,開展逆向回收業(yè)務。建立重點企業(yè)聯系制度,培育一批典型回收企業(yè),鼓勵企業(yè)以連鎖經營、協議合作等方式整合個體回收經營者,提高組織化程度。三是探索創(chuàng)新回收模式。支持回收企業(yè)利用網絡平臺,發(fā)展“互聯網+”回收模式,采取“線上預約、線下回收”,加快“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fā)展。鼓勵回收企業(yè)與街道(鄉(xiāng)、鎮(zhèn))建立合作機制,向居民區(qū)延伸回收網絡,為居民提供便捷化服務。推廣“以車代庫”流動回收等靈活模式,實現即收即走,及時清運。四是做好規(guī)范化處理和二手流通。督促回收企業(yè)守法合規(guī)經營,落實信息與臺帳管理,交售給規(guī)范的拆解企業(yè),提高廢舊家電中有色金屬與塑料的循環(huán)利用水平。規(guī)范舊家電家具二手流通秩序,推動網絡交易平臺建設,促進二手交易規(guī)范暢通。五是強化保障措施。研究制定回收體系通用標準,提升標準化建設水平。將廢舊家電回收網點等設施納入地方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guī)劃,保障用地需求。統籌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和縣域商業(yè)體系建設等資金,重點支持典型市(縣)建設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中轉站點或配套設施,暢通家電消費循環(huán)。嚴格監(jiān)管執(zhí)法,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開展宣傳引導,讓政策措施簡單明了、家喻戶曉,引導消費者增強安全健康、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營造以舊換新良好氛圍。
 
  第三部分為工作要求。從加強組織領導、規(guī)范數據統計、開展典型建設等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落實舉措。
 
  原標題:《河南省推進廢舊家電家具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政策解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1.凡本網注明“來源:興旺寶裝備總站”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興旺寶裝備總站”。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興旺寶裝備總站)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來評論

昵稱 驗證碼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