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PCI-8031 模入接口卡適用于提供了PCI 總線插槽的PC系列微機,具有即插即用(PnP)的功能。其操作系統(tǒng)可選用目前流行的 Windows 系列、高穩(wěn)定性的Unix等多種操作系統(tǒng)以及專業(yè)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系統(tǒng)LabVIEW 等軟件環(huán)境。在硬件的安裝上也非常簡單,使用時只需將接口卡插入機內(nèi)任何一個PCI總線插槽中并用螺絲固定,信號電纜從機箱外部直接接入。
PCI-8031模入接口卡允許采用32路單端輸入方式或16路雙端輸入方式。用戶可根據(jù)需要選擇測量單極性信號或雙極性信號。其輸入的模擬信號由卡前端的37芯D型插頭直接接入。
本卡還提供了TTL電平的16路輸入和16路輸出信號通道,這些信號通道由卡后端的40芯扁平電纜轉(zhuǎn)換為37芯D型插頭提供給用戶。
2. 主要技術參數(shù)
2.1 模入部分(標*為出廠標準狀態(tài),下同)
2.1.2 輸入信號范圍: 0V~10V*;-5V~+5V; -10V~+10V
2.1.3 輸入阻抗:≥
2.1.4 A/D轉(zhuǎn)換分辨率:12位
2.1.5 A/D轉(zhuǎn)換速率:10μS
2.1.6 A/D啟動方式:程序啟動
2.1.7 A/D轉(zhuǎn)換非線性誤差:±1LSB
2.1.8 A/D轉(zhuǎn)換輸出碼制:單極性原碼*/雙極性偏移碼
2.1.9 系統(tǒng)綜合誤差:≤0.1% F.S
2.2 開關量部分
2.2.1 輸入路數(shù):16路TTL電平
2.3 電源功耗:+5V(±10%) ≤500mA
2.4 環(huán)境要求:工作溫度:
相對濕度: 40%~80%
存貯溫度:-55℃~+
2.5 外型尺寸(不含檔板):
長×高=
3. 工作原理
PCI-8031 模入接口卡主要由模擬多路開關選通電路、差分放大器電路、模數(shù)轉(zhuǎn)換電路、開關量輸入輸出電路和接口控制邏輯電路組成。
3.1 模擬多路開關選通電路:
模擬通道開關由4片MPC508(或同類產(chǎn)品)及跨接器KJ1、KJ2組成,可以從32路單端信號或16路雙端信號中任選一路,送入差分放大器。
3.2差分放大器電路:
差分放大器由3個運算放大器以及相關的電阻、電容組成一個標準的儀用差分放大器,用以對通道開關選中的模擬信號進行變換處理。
3.3模數(shù)轉(zhuǎn)換電路:
12位逐次逼近式A/D轉(zhuǎn)換器ADS774片內(nèi)自帶精密基準源,并經(jīng)激光修調(diào),具有較高的轉(zhuǎn)換速率和轉(zhuǎn)換精度,其轉(zhuǎn)換時間僅為 10μS。A/D轉(zhuǎn)換器由程序啟動,其轉(zhuǎn)換狀態(tài)的結(jié)束可由程序查詢讀出或產(chǎn)生結(jié)束中斷申請。A/D轉(zhuǎn)換器的模擬輸入信號幅度由跨接器KJ3 選擇, A/D 轉(zhuǎn)換后的輸出代碼形式由跨接器KJ4選擇,可分別輸出二進制原碼或雙極性偏移二進制碼。電位器W1 用于零點調(diào)節(jié),W2 用于雙極性偏移調(diào)節(jié),W3 用于滿量程增益調(diào)節(jié)。
3.4 開關量輸入輸出電路:
本卡還提供了各16路的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通道。使用中需注意對這些信號的要求應嚴格符合TTL 電平規(guī)范。
3.5 接口控制邏輯電路:
接口控制邏輯電路用來將PCI總線控制邏輯轉(zhuǎn)換成與各種操作相關的控制信號。
4. 安裝及使用注意
本卡的安裝十分簡便,只要將主機機殼打開,在關電情況下,將本卡插入主機的任何一個空余PCI擴展槽中,再將檔板固定螺絲壓緊即可。
本卡采用的模擬開關是COMS 電路,容易因靜電擊穿或過流造成損壞,所以在安裝或用手觸摸本卡時,應事先將人體所帶靜電荷對地放掉,同時應避免直接用手接觸器件管腳,以免損壞器件。
禁止帶電插拔本接口卡。本卡跨接選擇器較多,使用中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設置操作。設置接口卡開關、跨接套和安裝接口帶纜時均應在關電狀態(tài)下進行。
當模入通道不全部使用時,應將不使用的通道就近對地短接,不要使其懸空,以避免造成通道間串擾和損壞通道。
為保證安全及采集精度,應確保系統(tǒng)地線(計算機及外接儀器機殼)接地良好。特別是使用雙端輸入方式時,為防止外界較大的共模干擾,應注意對信號線進行屏蔽處理。
當本卡使用的信號環(huán)境較為惡劣時,為保護本卡和主機,用戶可以在本卡前端的預留位置加裝雙向TVS舜態(tài)電壓保護管。但加裝TVS管后,TVS管的特性將使本卡的輸入阻抗下降,同時對信號源的驅(qū)動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否則將降低本卡的采樣精度。
5. 使用與操作
5.1 跨接器的使用:
KJ1、KJ2為單端/雙端方式選擇插座,其使用方法見圖1。
KJ1 KJ2 KJ1 KJ2
a. 單端輸入方式 b. 雙端輸入方式
圖1 單/雙端方式選擇
KJ3為 A/D量程選擇插座,其使用方法見圖2。
KJ3 KJ3
a. 0~10V,±5V輸入 b. ±10V輸入
圖
實際選擇AD量程還要配合KJ4,具體為:
0~10V 量程:KJ3跳為方式a,KJ4跳為方式a
±5V 量程:KJ3跳為方式a,KJ4跳為方式b
±10V 量程:KJ3跳為方式b,KJ4跳為方式a
KJ4為轉(zhuǎn)換碼制選擇插座。碼制的定義參見附A. 名詞注釋一節(jié)。用戶應根據(jù)輸入信號的極性進行選擇,選擇方法見圖3。
KJ4 KJ4
a. 單極性原碼 b. 雙極性偏移碼
圖3 轉(zhuǎn)換碼制選擇
PCI控制采集卡
5.2 輸入輸出接口定義:
本卡前端37芯D型插座(CZ1)的信號定義見表1 ,用戶可根據(jù)需要選擇連接信號線(單端)或信號線組(雙端)。為減少信號雜波串擾和保護通道開關,凡不使用的信號端應就近與模擬地短接。
表1 CZ1模擬輸入信號端口定義(括號內(nèi)表示雙端方式)
插座引腳號 | 信 號 定 義 | 插座引腳號 | 信 號 定 義 |
1 | 模擬地 | 20 | 模擬地 |
2 | CH1(CH1+) | 21 | CH17(CH1-) |
3 | CH2(CH2+) | 22 | CH18(CH2-) |
4 | CH3(CH3+) | 23 | CH19(CH3-) |
5 | CH4(CH4+) | 24 | CH20(CH4-) |
6 | CH5(CH5+) | 25 | CH21(CH5-) |
7 | CH6(CH6+) | 26 | CH22(CH6-) |
8 | CH7(CH7+) | 27 | CH23(CH7-) |
9 | CH8(CH8+) | 28 | CH24(CH8-) |
10 | CH9(CH9+) | 29 | CH25(CH9-) |
11 | CH10(CH10+) | 30 | CH26(CH10-) |
12 | CH11(CH11+) | 31 | CH27(CH11-) |
13 | CH12(CH12+) | 32 | CH28(CH12-) |
14 | CH13(CH13+) | 33 | CH29(CH13-) |
15 | CH14(CH14+) | 34 | CH30(CH14-) |
16 | CH15(CH15+) | 35 | CH31(CH15-) |
17 | CH16(CH16+) | 36 | CH32(CH16-) |
18 | NC(空腳) | 37 | 模擬地 |
19 | 模擬地 |
本卡后端40芯扁平線插座(CZ2)的信號定義見表2 。
表2 CZ2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端口定義
插座引腳號 | 信 號 定 義 | 插座引腳號 | 信 號 定 義 |
1 | +5V電源輸出 | 2 | +5V電源輸出 |
3 | DI1 | 4 | DI2 |
5 | DI3 | 6 | DI4 |
7 | DI5 | 8 | DI6 |
9 | DI7 | 10 | DI8 |
11 | DI9 | 12 | DI10 |
13 | DI11 | 14 | DI12 |
15 | DI13 | 16 | DI14 |
17 | DI15 | 18 | DI16 |
19 | DO1 | 20 | DO2 |
21 | DO3 | 22 | DO4 |
23 | DO5 | 24 | DO6 |
25 | DO7 | 26 | DO8 |
27 | DO9 | 28 | DO10 |
29 | DO11 | 30 | DO12 |
31 | DO13 | 32 | DO14 |
33 | DO15 | 34 | DO16 |
35 | 數(shù)字地 | 36 | 數(shù)字地 |
37 | 數(shù)字地 | 38 | 數(shù)字地 |
39 | 數(shù)字地 | 40 | 數(shù)字地 |
5.2.3 40芯扁平電纜轉(zhuǎn)換為37芯D型插頭后的信號定義見表3 。
表3 轉(zhuǎn)換為37芯D型插頭時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端口定義
插座引腳號 | 信 號 定 義 | 插座引腳號 | 信 號 定 義 |
1 | +5V電源輸出 | 20 | +5V電源輸出 |
2 | DI1 | 21 | DI2 |
3 | DI3 | 22 | DI4 |
4 | DI5 | 23 | DI6 |
5 | DI7 | 24 | DI8 |
6 | DI9 | 25 | DI10 |
7 | DI11 | 26 | DI12 |
8 | DI13 | 27 | DI14 |
9 | DI15 | 28 | DI16 |
10 | DO1 | 29 | DO2 |
11 | DO3 | 30 | DO4 |
12 | DO5 | 31 | DO6 |
13 | DO7 | 32 | DO8 |
14 | DO9 | 33 | DO10 |
15 | DO11 | 34 | DO12 |
16 | DO13 | 35 | DO14 |
17 | DO15 | 36 | DO16 |
18 | 數(shù)字地 | 37 | 數(shù)字地 |
19 | 數(shù)字地 |
5.3 控制端口與數(shù)據(jù)格式:PCI控制采集卡
表4 端口地址與功能表
端口地址 | 操作命令(字操作) | 功 能 |
基地址+0 | 寫 | 寫通道代碼 |
基地址+2 | 寫 | 啟動A/D轉(zhuǎn)換,**中斷申請 |
基地址+2 | 讀 | 讀A/D轉(zhuǎn)換標志和結(jié)果 |
基地址+4 | 讀 | 讀DI開關量數(shù)據(jù) |
基地址+6 | 寫 | 寫DO開關量數(shù)據(jù) |
注:所有操作均為16位。
5.3.2 模入通道代碼數(shù)據(jù)格式見表5(端口地址為基地址+0):
表5 模入通道代碼數(shù)據(jù)格式
通道號 | 十進制代碼 | 十六進制代碼 | 輸入方式 | 通道號 | 十進制代碼 | 十六進制代碼 | 輸入方式 |
1 | 0 | 00H | 單/雙 | 17 | 16 | 10H | 單 |
2 | 1 | 01H | 單/雙 | 18 | 17 | 11H | 單 |
3 | 2 | 02H | 單/雙 | 19 | 18 | 12H | 單 |
4 | 3 | 03H | 單/雙 | 20 | 19 | 13H | 單 |
5 | 4 | 04H | 單/雙 | 21 | 20 | 14H | 單 |
6 | 5 | 05H | 單/雙 | 22 | 21 | 15H | 單 |
7 | 6 | 06H | 單/雙 | 23 | 22 | 16H | 單 |
8 | 7 | 07H | 單/雙 | 24 | 23 | 17H | 單 |
9 | 8 | 08H | 單/雙 | 25 | 24 | 18H | 單 |
10 | 9 | 09H | 單/雙 | 26 | 25 | 19H | 單 |
11 | 10 | 0AH | 單/雙 | 27 | 26 | 1AH | 單 |
12 | 11 | 0BH | 單/雙 | 28 | 27 | 1BH | 單 |
13 | 12 | OCH | 單/雙 | 29 | 28 | 1CH | 單 |
14 | 13 | ODH | 單/雙 | 30 | 29 | 1DH | 單 |
15 | 14 | 0EH | 單/雙 | 31 | 30 | 1EH | 單 |
16 | 15 | 0FH | 單/雙 | 32 | 31 | 1FH | 單 |
5.3.3 讀A/D轉(zhuǎn)換標志和結(jié)果,數(shù)據(jù)格式見表6(端口地址為基地址+2):
表6 讀A/D轉(zhuǎn)換標志和結(jié)果數(shù)據(jù)格式(x表示任意)
命令 | D15 | D14 | D13 | D12 | D11 | D10 | D9 | D8 | D7 | D6 | D5 | D4 | D3 | D2 | D1 | D0 | A/D轉(zhuǎn)換狀態(tài) |
讀 | 1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x | 正在轉(zhuǎn)換 |
讀 | 0 | 0 | 0 | 0 | DB11 | DB10 | DB9 | DB8 | DB7 | DB6 | DB5 | DB4 | DB3 | DB2 | DB1 | DB0 | 轉(zhuǎn)換結(jié)束 |
注:雙極性時DB11為符號位
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的數(shù)據(jù)格式采用的是位方式,即一個字中的任意一位對應一路輸入輸出信號(端口地址為基地址+4;+6)。
表7 開關量輸入輸出信號數(shù)據(jù)格式
端口地址 | 操作命令 | D15 | D14 | D13 | D12 | D11 | D10 | D9 | D8 | D7 | D6 | D5 | D4 | D3 | D2 | D1 | D0 |
基地址+4 | 讀 | DI16 | DI15 | DI14 | DI13 | DI12 | DI11 | DI10 | DI9 | DI8 | DI7 | DI6 | DI5 | DI4 | DI3 | DI2 | DI1 |
基地址+6 | 寫 | DO16 | DO15 | DO14 | DO13 | DO12 | DO11 | DO10 | DO9 | DO8 | DO7 | DO6 | DO5 | DO4 | DO3 | DO2 | DO1 |
5.4 調(diào)整與校準:
本卡出廠時已進行了調(diào)整與校準,如無必要,請不要進行此項工作。如果長期使用后發(fā)現(xiàn)零點或滿度偏移,請按下述方法進行調(diào)校。
將任一通道對模擬地短接(單端方式時)同時對該通道進行A/D轉(zhuǎn)換,調(diào)整W1電位器,使其轉(zhuǎn)換結(jié)果為“
在任一通道接入一接近正滿度的穩(wěn)定正電壓信號,運行程序?qū)υ撏ǖ啦蓸?。調(diào)整W3使A/D轉(zhuǎn)換讀數(shù)值等于或接近外加信號電壓。
如果測量雙極性信號時偏差較大,應在零點和滿度已校準好的基礎上分別加入正、負信號并反復調(diào)整W2 使其符合要求。
6. 板卡驅(qū)動及編程說明:
PCI-8310板卡驅(qū)動及編程說明請看《PCI-8310驅(qū)動說明書.doc》,此驅(qū)動說明書以電子文檔的形式與板卡驅(qū)動放在同一個壓縮包內(nèi),一般可從中泰網(wǎng)站下載。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